狠抓設計 躋身OEM 創新發明
在日益艱難的行業運行環境,以及壓力愈發明顯的國際市場態勢下,中國輪胎工業如何變革,成為每個輪胎企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對此,我國資深輪胎專家、米其林中國新能源車輛技術部工業標準和政府法規部總監許叔亮在上周舉辦的2016中國橡膠年會上表示,輪胎企業必須改變以前固有的發展方式,通過提升輪胎設計能力、躋身OEM陣營、創新發明這三步走的方式,解決來自市場和技術的挑戰。
快速發展有“內虛”
兩重挑戰懸頭頂
許叔亮表示,追溯中國輪胎技術發展的脈絡可以發現,中國輪胎工業的發展經歷了穩固發展階段、停滯階段和快速擴張階段3個時期。在從改革開放至今的這段快速發展階段中,中國輪胎工業在短短20多年時間里,從無足輕重成長到世界第一生產大國,發展速度以及生產輪胎的數量都堪稱世界之冠。
許叔亮分析了我國輪胎工業快速擴張的原因:一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強勁發展,使其對輪胎的需求不斷增加;二是輪胎生產的勞動密集性以及中國勞動力成本的相對低廉,使輪胎生產成本低,輪胎出口占據了世界一大席位,我國以出口為導向的輪胎企業迅速發展;三是中國制造工業不斷發展,輪胎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的國產化,突破了生產子午線輪胎進口設備價格昂貴的制約,為輪胎工業發展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大批舉國體制培養出的優秀輪胎從業人員也為行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雖然我國輪胎工業經歷了快速擴張性發展,但也使行業產生了“內虛”。許叔亮表示,兩個層面的挑戰,成為阻礙中國輪胎工業發展的制約。
一是宏觀市場層面的挑戰。當前國際市場上,我國輪胎行業快速擴張的主要有利因素已經開始消失。世界輪胎市場的貿易壁壘在不斷加劇,我國輪胎產品的出口、尤其是對美國等市場的出口變得尤為困難。國內汽車市場趨于飽和,我國勞動成本也在逐步提高,市場環境逐漸無法對輪胎行業的發展形成支撐。除此之外,行業在快速擴張階段形成了較為嚴重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導致現在國內市場競爭激烈,輪胎行業迎來了紛爭的“戰國時期”。
另外一個是技術層面的挑戰,這一層面的挑戰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國內絕大多數輪胎生產企業基本沿襲了前蘇聯結構配方分權的產品設計流程,導致設計能力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大多數一線輪胎設計人員基本師出同門,缺乏新的理念;二是缺乏OEM輪胎產品設計技術和經驗;三是缺少輪胎品牌建設,以及對三環(設計/工藝/質保)協調定理的理解和實施;四是過分依賴和采用剖析、復制的技術路線,以至于先進的輪胎設計、輪胎力學理論等至關重要的設計生產元素無法系統地在輪胎產品設計生產流程中起到掌控作用。我國輪胎行業許多一線設計人員甚至不懂近代輪胎的目標設計理論,不具備輪胎設計實踐經驗。
這些問題的出現,與我國輪胎工業發展的3個階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許叔亮表示,在穩定發展階段,行業完全接受前蘇聯的技術體系,沒有其他體系擴充,使得前蘇聯的設計生產模式影響根深蒂固;在技術停滯階段,中國輪胎與世界先進技術,特別是子午線輪胎技術的發展歷程脫節,再加上當時中國幾乎沒有轎車產品的生產和研發,整體發展程度落后于世界;而在改革開放后的快速發展階段,輪胎企業忙于擴大規模搶占市場,急功近利,無暇或者不重視內功培養,重硬件輕技術,重規模輕品牌,導致企業設備規模雖大但制造技術不精,產品種類多但性能不高,產品技術含量普遍偏低。
三步走策略扭轉局面
從模仿轉向目標設計
面對現有的艱難環境,如何應對挑戰,使輪胎企業立于不敗之地?許叔亮表示,破局的重點在于企業自身,要致力于打造世界優秀輪胎品牌,企業需要主動求變,通過提升自身輪胎設計生產能力、躋身OEM陣營、積極創新發明的三步走方式,突破現有格局。
“輪胎的價值在于其無可替代性。輪胎的性能是輪胎制造廠維系汽車制造商和消費者這兩大客戶的重要紐帶。”許叔亮告訴記者,輪胎的性能是設計出來的,輪胎企業最重要的內功就是能使輪胎設計與輪胎性能之間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輪胎企業想要破局,第一步必須改變現在普遍采用的模擬設計路線,改為走目標設計路線。
許叔亮表示,對國內輪胎行業而言,模仿(模擬設計)也許是必須要走的階段,但是成功必然是建立在輪胎設計與輪胎性能之間的充分自由度上。企業想要成功躋身國際一流,目標設計路線是企業繞不過去的挑戰。
近代輪胎的性能設計早已超出傳統的概念,輪胎的承載能力、操縱穩定性、抓地力、噪音、震動、濕滑、跑偏調整、磨耗、舒適性、滾動阻力和可生產性等都是企業設計生產輪胎時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同時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下游行業以及消費者對輪胎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性能要求。輪胎設計必須應對這些變化。因此輪胎企業內功的重點是要建立起完整的產品設計體系和流程,靈活應用綜合設計、專項設計和微調設計這三大設計手段,從而對產品性能的平衡和取舍有深入靈活的掌控。
輪胎設計決定了樣胎產品的性能,而產品質量控制則將決定生產線上所有產品的性能是否都能和樣胎一樣。“輪胎產品質量的控制要依靠生產而不是依靠檢驗。”許叔亮這樣說道。
保證上述兩點以外,還需要第三層面的工作,即輪胎設計、輪胎工藝以及輪胎保障體系構建的“三環”協調體系。許多企業在引進國外技術和人才時,并沒有認識到這一要點,盲目花錢,引進內容僅有其中的一環或者兩環,最后還是不能成功轉為生產力。“三環”之間的協調必須在設計生產過程中得到保證,才能使企業成功得到發展。
第二步則是躋身OEM陣營。許叔亮表示,躋身OEM市場是由目前的模擬設計向目標設計技術路線轉變的重要步驟。OEM是檢驗輪胎企業內功實力的試金石,好的輪胎品牌必須在OEM上留守住。在目前國內OEM市場,中高檔車輛基本為國外知名產品,中低檔車輛部分采用國產輪胎產品,備胎和低檔輪胎基本全部被國內產品所占領。國內輪胎企業亟須努力。
第三步則是努力發明創新,這是模擬設計向目標設計路線轉變的根本。許叔亮介紹道,幾乎所有世界知名品牌都曾有過重大的發明,對世界輪胎工業的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很多著名輪胎公司在創立之初都只是不知名小公司,正是因為其在輪胎工業中進行的發明創新,使其一躍成為世界知名公司。例如固特異發明橡膠硫化法,鄧祿普發明了充氣輪胎,米其林發明了可拆卸輪胎和子午線輪胎,并提出了綠色輪胎概念,大大推動了世界輪胎工業的發展。
“僅靠描紅,也能寫好字,但成不了書法家,只能成為高仿。僅靠剖析復制,也能生產出好輪胎,但很難生產出高性能的精品。只注意產能擴張,以低性能產品占得市場,很難繼續發展,無法成就一流。”許叔亮表示,目前的市場環境壓力重重,橡膠企業如果能踏踏實實做好以上三步,品牌提升將不是難事,也一定有機會進入世界輪胎設計生產的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