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橡協組織研討如何應對美國“雙反”
2015/5/7 0:00:00 瀏覽次數:
0
加入收藏
導讀: 2014年,中國輪胎產量達到5.62億條,連續10年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市場舉足輕重;中國也是全球第一大輪胎出口國,汽車輪胎(不含非公路輪胎)出口量超過500萬噸,出口金額達145億美元。但是“樹大招風”,中國輪胎巨大的產量和出口量也招致國際貿易摩擦頻發,目前美國對中國乘用及輕卡輪胎“雙反”調查就是一例。
(CFP供圖)
美國是中國輪胎出口第一大市場,比例占到出口總量的30%左右。美國“雙反”對我國輪胎行業
2014年,中國輪胎產量達到5.62億條,連續10年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市場舉足輕重;中國也是全球第一大輪胎出口國,汽車輪胎(不含非公路輪胎)出口量超過500萬噸,出口金額達145億美元。但是“樹大招風”,中國輪胎巨大的產量和出口量也招致國際貿易摩擦頻發,目前美國對中國乘用及輕卡輪胎“雙反”調查就是一例。

(CFP供圖)
美國是中國輪胎出口第一大市場,比例占到出口總量的30%左右。美國“雙反”對我國輪胎行業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如何應對美國“雙反”,如何吸取歷次貿易摩擦的經驗教訓?在4月9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于廣州主辦的2015中國橡膠年會“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研討會”上,輪胎行業代表與有關律所的律師進行了深入研討。
負面效應已開始顯現
美國“雙反”對中國輪胎產業的沖擊已經顯現。

圖為歐洲客商正在仔細觀看廣州萬力集團有限公司展出的輪胎產品。
今年1月21日,美國商務部發布了反傾銷初裁結果,認定中國輸美輪胎產品存在傾銷行為。佳通和賽輪兩家企業分別獲得19.17%和18.58%的傾銷初裁稅率,其余企業將追溯至初裁前90天征收反傾銷稅;佳通和固鉑分別獲得11.74%和12.50%的補貼初裁稅率。最終初裁的傾銷及補貼合并有效稅率高達23.36%~100.02%。同時對國有企業采取了歧視性做法,沒有給予分別稅率,按最高的100.02%征收。美國商務部的初裁在國內輪胎行業激起軒然大波,初裁的稅率明顯高于預期,更高于我國輪胎企業的承受能力。業內人士紛紛指責這是對我國輪胎行業的歧視行為,是一種純粹的貿易保護行為,如果執行這樣高的稅率,對我國輪胎及相關行業將形成巨大打擊。
2月7日,山東德瑞寶輪胎有限公司提出申請破產重組,這是在美國“雙反”的沖擊下,國內輪胎行業第一個倒下的企業。德瑞寶輪胎的現狀與當前行業產能過剩大環境有關,而美國的“雙反”則成為壓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美國“雙反”應訴企業初裁稅率表中,該企業的母公司——山東昊龍集團赫然在列。

圖為前不久在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舉辦的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研討會上,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晨在會間休息時向參會代表解答輪胎企業應對美國“雙反”調查應注意的問題。
在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研討會上,廣州萬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會春說:“由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申請對中國輪胎產品進行‘雙反’,其申請人資格本身就有問題。但美國商務部依然發起調查,赤裸裸地暴露出美國違反世貿規則、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行為。尤其是美國無視世貿組織的相關裁決,仍堅持不合理做法,拒絕給予涉案的我國國有企業分別稅率待遇,國有企業稅率高達100.02%,這對我國國有企業是非常不公平的。萬力集團作為一家國有企業,面臨如此高的關稅,無疑將失去美國市場,預計每年損失達到10多億元。”
中策橡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沈金榮表示,中國對美國出口乘用及輕卡輪胎占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占總產量的15%左右。目前美國“雙反”負面效應已經開始顯現。由于美元走強、地緣沖突等因素,中國輪胎在除美國以外的出口市場中,絕大多數國家貨幣貶值,對中國輪胎進口意愿下降。輪胎出口美國受阻,造成中國輪胎企業開工率急速下降,已從案件發起前的90%陡降至55%左右。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員企業的統計,2015年1~2月份子午線輪胎產量同比下降了5%,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了9%。產量下降,這還是中國輪胎行業歷史上從未有的。
積極抗辯爭取終裁較好結果
今年6月和7月,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委員會將分別就“雙反”做出終裁,這是中國輪胎企業爭取自身權益的最后兩個機會。
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是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專門聘請的終裁律師事務所,該所高級合伙人楊晨律師表示,為打好終裁官司,中方已經開展了各方面的前期工作。其中主要包括:聘請美國律師申請行政保護令并審閱初裁文件,提交對終裁問卷的評論意見并且絕大多數意見已被美國貿易委員會采納,中美律師面對面交流討論應訴方案,培訓中國企業進行問卷填答并審閱、修正問卷,聯絡美國輪胎行業協會等潛在同盟軍,并爭取他們的協助以及探討尋求勝算較大的抗辯思路等。
據了解,經過緊鑼密鼓地準備,目前中方律師已準備了足夠充分的抗辯意見。楊晨律師舉例說,如輪胎可分為3個等級,美國生產的輪胎絕大部分在第一和第二等級,而來自中國的很大一部分輪胎在第三等級銷售,與第一、第二等級之間的競爭非常有限,尤其是銷售價格,中國輪胎對美國輪胎構成的影響幾乎為零。而在初裁中,中方關于輪胎3個等級的抗辯沒有被采納。楊晨律師認為,這是此前中方沒有提供足夠的證據,現在中方在這方面準備了有力的證據,如2009年美國對中國輪胎進口進行了為期3年的特保限制,有充分的市場數據表明,2012年第四季度美國對中國輪胎特保關稅取消后,盡管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輪胎增多,但美國的輪胎價格并沒有顯著變化。這說明中美兩國輪胎有各自不同的市場,互相并不沖突。
另據悉,因產品市場定位不同而打贏反傾銷官司的先例屢見不鮮。如2000年歐盟對中國石墨電極產品發起反傾銷,中方律師抗辯道,歐盟市場銷售的石墨電極分超高功率、高功率和低功率3種規格,三者的市場定位不同價格各異,不存在競爭關系。原告企業只生產超高功率的石墨電極,而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石墨電極絕大部分是高功率、低功率的產品,歐盟對自己并不生產的產品進行反傾銷不符合世貿規則。最后,歐盟這家原告企業撤訴,避免了敗訴的難堪。
下一步,協會、中方律師將與輪胎企業組團赴美參加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聽證會,安排適當證人出席聽證會并作證,同時還將在美開展多方面的游說工作,爭取在終裁中取得理想結果。楊晨律師認為,終裁要完全取消“雙反”有難度,但爭取一個較低的稅率還是有可能的。
優化結構刻不容緩
目前,除這起“雙反”摩擦外,我國輪胎行業還涉及7起反傾銷案件,發起的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白俄羅斯、阿根廷、土耳其、巴西等,涉案產品包括轎車胎、工程機械輪胎、摩托車胎、自行車胎等。據統計,自2001年以來,中國輪胎行業共經歷近20個國家發起的19起反傾銷、反補貼案件。
為何中國輪胎行業成為國外反傾銷的重災區?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鄧雅俐認為,我國天然橡膠進口關稅過高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國產天然橡膠只能滿足國內需求的20%左右,輪胎企業面臨這種“無米之炊”的困境只能大量進口,但面對天然橡膠進口高關稅,企業只有更多采用來料加工方式生產,輪胎出口數量多了,自然容易引發國際貿易摩擦。
記者了解到,最近國內又調高了天然橡膠進口關稅,由1200元/噸調至1500元/噸,并 出臺了新的復合膠標準,這無疑使面臨美國“雙反”困境的國內輪胎行業雪上加霜,形成內憂外患。中橡協在關稅調整的第一時間就提出了意見,并開展了一系列申訴工作。
中橡協輪胎分會秘書長史一峰說,天然橡膠作為輪胎制造的主要原材料,作為一種要與糧爭地、國內短缺的戰略物資,采取高關稅限制進口是不妥的。其一,高關稅增加了輪胎企業的生產成本,極易引發國際貿易摩擦,嚴重制約了行業上下游的發展。其二,高關稅也制約了我國輪胎出口東盟國家。根據對等原則,東盟對進口中國的輪胎實行10%~40%的高關稅,而東盟10國之間的輪胎進口關稅只有5%左右。其三,高關稅還阻礙了以廣東農墾為代表的國內天然膠產業實現“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長期以來,國內天然膠產業發展緩慢,年產量一直徘徊在80萬噸左右,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而“走出去”種膠返銷國內也同等需要征收進口關稅,嚴重影響了行業的整體利益。其四,調高關稅和關閉復合膠進口大門也無助于天然橡膠價格回升,反而只能給本已困難重重的國內輪胎行業以重創。
記者了解到,為了從根本上化解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打壓,國內輪胎企業加快了“走出去”步伐。賽輪集團在越南的輪胎工廠繼一期項目完工投產后,二期項目緊接著上馬開工,將形成年產780萬條半鋼子午胎、1.5萬條全鋼工程子午胎的生產規模。玲瓏國際輪胎(泰國)有限公司一期項目2014年2月全線開工,二期項目也已投入施工,屆時將形成年產1320萬條高性能子午胎生產能力。中策橡膠集團在泰國投資建立年產量500萬條乘用胎廠項目正在加速啟動,預計今年10月全線貫通投產。青島森麒麟輪胎有限公司也在泰國建立1000萬條乘用胎廠項目。還有三角、雙錢、雙星等大型輪胎企業也在全球范圍積極尋求建立跨國輪胎公司和工廠,推進市場銷售和原料供應多元化。
“頻繁的國際貿易摩擦給行業敲響了警鐘,國內輪胎行業應盡快擺脫速度情結,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升品牌競爭力,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切實維護好出口市場經營秩序,這對行業走出外貿摩擦的困境至關重要。”史一峰最后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