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國輪胎行業徘徊停滯中在醞釀著變革,當你發現的時候,變革也許結束了。年初形勢并不看好,上半年輪胎銷售也不佳,但下半年形勢似乎沒有好轉。全年輪胎銷量、出口量、利潤等指標均保持兩位數增長,但是銷售額卻下降了。進入2015年,輪胎行業樂觀的氛圍估計還不會消退,業內人士大多對今年輪胎市場的走勢保持謹慎態度,但同時也認為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將進一步加劇,應關注產能、市場需求、橡膠價格等變化對輪胎行業的影響。
到2018年年底,全球輪胎總額將達到15000億人民幣,中國份額將進一步提升。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輪胎的生產技術日益成熟,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子午化率不斷提高,尤其是2000年以后,我國輪胎行業呈現高速增長狀態。2002年我國輪胎行業收入為486億元,2013年達到5118億元,過去10年我國輪胎行業收入增長了近10倍,過去10年我國輪胎行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24%。國際輪胎行 業主要存在三類參與者:3家全球巨頭普利司通(Bridgestone)/米其林(Micheline)/固特異(Goodyear),占據全球 39.36%市場份額;15家左右區域龍頭,包括德國大陸(Continental)/意大利倍耐力(Pirelli)/韓國韓泰(Hankook)/芬 蘭諾基亞(Nokia)/印度阿波羅(Apollo)/中國中策等,占據全球37.41%市場份額;第三類企業為中小規模輪胎制造商,大約有130-150家,占據全球剩余23.23%市場份額。全球輪胎前十大占據64.32%市場份額,產業集中度高。
另外:
(1)亞洲、歐洲和北美三足鼎立,世界輪胎工業重心正逐步向亞洲區轉移
據統計,2012 年全球輪胎市場銷售額為 1,872.5億美元,與 2011 年基本持平,其中世界輪胎 75 強實現銷售額 1,797.5 億美元。
從區域看,亞洲、歐洲、北美是世界輪胎行業的主要生產區域和消費區域。
輪胎工業屬于資本、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高勞動力成本影響產品的競爭力,相對而言,亞洲地區具有低廉的較高素質的勞動力資源,且生產輪胎所需原料、制造裝備已經形成規模,全球輪胎工業的重心和投資正向亞洲地區發展中國家轉移。1998-2012 年世界前三大輪胎制造廠商的市場份額從 54.9%下滑到 39.4%,同期世界輪胎 75 強中的中國制造商(含臺灣)的全球輪胎市場份額從 5.4%提高到 17.1%。
(2)轎車胎主導世界輪胎市場
汽車輪胎是輪胎工業的主導產品,轎車胎占據全球汽車輪胎的 主要產量,主要原因為:一方面,在歐美等成熟發達地區,轎車是人們出行的必備工具,有著龐大的私人轎車消費市場,屬于剛性需求;另一方面,在中國、印度等 亞太國家地區,隨著該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逐漸提高,轎車已從奢侈品向耐用消費品轉變,未來潛在的私人轎車消費市場空間巨大。
(3)輪胎企業的大型化和集團化
全球輪胎市場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由國際大型輪胎制造商引導,特別是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異三家公司組成的“第一軍團”,盡管近些年來所占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仍依靠雄厚的資金實力、先進的研發技術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遙遙領先其他輪胎廠商。據統計,2012 年這三家企業的銷售額合計達到 736.97 億美元,占全球輪胎市場的 39.4%;銷售額排名前十位的輪胎制造企業銷售額合計達到 1,210 億美元,占全球輪胎市場的64.62%。由于輪胎行業固有的規模經濟效應,可以預見未來輪胎企業會延續大型化和集團化趨勢。
(4)研發力度不斷加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為增強創新能力,世界主要輪胎制造企業都在不斷加大科研力度,研發經費投入也不斷增加,輪胎行業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涌現,其中比較突出的行業創新是在二十世紀末,領先的制造廠商發起了一場全自動輪胎生產技術革命,研發成果的應用和推廣使得輪胎產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不斷提升。
(5)世界輪胎巨頭非常注重品牌建設
為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世界著名輪胎廠商十分重視品牌的建設和推廣,通過參加全球汽車展覽會和橡膠產品展覽會、贊助 F1 頂級賽事等多種方式積極宣傳所產輪胎產品,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全球輪胎市場競爭中,世界著名輪胎廠商依靠品牌影響力占據了高端市場并獲得超額利潤。
世界輪胎工 業產生早于汽車產業(早期主要為馬車、自行車配套),卻伴隨汽車工業迅速發展,其傳統制造中心也聚焦歐洲、美國和日本這三大汽車市場,形成相對獨立的區域 w品w牌w,主要包括英國鄧.祿n普(Dunlop)、美國費爾斯通(Firestone)、美國固立奇(Goodrich)等。進入上世紀70-80年 代,日本汽車工業向歐美擴張,作為其主要配套的日系輪胎制造商也逐步通過并購進入歐美市場,并掀起一場全球輪胎制造業并購高潮,其中以普利司通收購美國第二大輪胎生產商費爾斯通案最為著名。普利司通因此獲得后者10家美國工廠、12家海外工廠、1500家直營連鎖門店和數以萬計的經銷商渠道資源,最終成為全球最大輪胎制造商。經過此輪整合全球前三大輪胎制造商市場份額由70年代的30%驟升到80年代末50%。
2000年以后,亞洲(除日本外)逐步成長為全球最重要的輪胎消費和制造中心,并促進中國、韓國和印度主要區域龍頭發展迅速。除中國外,韓國韓泰輪胎以年均23%的增長率迅速成長為全球第七大輪胎制造企業,并已經在中國、印尼、匈牙利和美國建成/計劃投建6個生產基地;印度輪胎制造商阿波羅于2012年宣布收購美國第二大輪胎制造商固鉑輪胎,一舉進入全球前十大輪胎。預計,未來將掀起新一輪由新興國家龍頭主導的全球輪胎業并購重組高潮。
高速發展伴隨產能過剩,集中度降低、同質化嚴重: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十年實現了年復合18.8%的高增長,但同時也積累了集中度降低、產能過剩、同質化嚴重等弊病。2008-2012年中國輪胎行 業CRS10從36.26%下降到28.7%,遠低于2012年同期全球水平64.3%;2012年中國平均全鋼項目開工率為70%,半鋼項目開工率為 85%,開工率分化嚴重,高端合資工廠開工率在100%以上,而低端工廠開工甚至低于50%;產能集中于中低端品牌,2012年消費者認同的前十大輪胎品牌僅有2家中國品牌入圍。
2008-2011年的產能高速擴張導致了2012年以后的開工率下滑和業績分化,具有品牌效應和渠道優勢的行業龍頭得益于高開工率和低原料成本而業績靚麗,而忽視品牌質量盲目擴張的低端生產商則因銷售瓶頸而處于微利甚至虧損邊緣。2012年賽輪股份收購沈陽和平輪胎拉開行業洗牌序幕。2013年又先后發生了雙錢股份收購新疆昆侖輪胎和賽輪股份收購金宇實業的并購重組事件。受益于以上并購重組,預計2013年中國輪胎行業的CRS10將回升到30.64%,同比上升2.9%,迎來集中度拐點。
由于輪胎產 業兼具消費品和周期品的特點,品牌效應和渠道優勢在產能過剩時對市場份額起到關鍵作用,而原材料成本又是決定產品毛利的主導因素。我們預測,未來1-2年 內整體產能過剩和原材料價格低位徘徊的格局不會改變。受益于此,具有品牌、渠道、技術優勢的行業龍頭優勢將會進一步加強,業績分化將會進一步加劇,中國輪胎行業的并購重組序幕剛剛開啟,未來集中度可能逐步上升。
輪胎行 業的主要原材料為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占總成本的70%以上。我國天然橡膠主要依賴進口,自產率長期徘徊在20%左右,全球前三大天然橡膠生產國泰國、印 尼、馬來西亞通過產膠國聯盟影響全球價格;而國內合成橡膠主要產能控制在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巨頭手中,雖然近年有部分民營企業進入,但行業CRS10高達 100%,遠高于輪胎行業。輪胎企業對上游原材料的價格控制力較弱,在原材料快速上漲的階段無法及時轉嫁成本,對毛利率造成較大的影響。
國際三大輪胎巨頭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異均通過建立強大的上游原料生產能力,減少中間環節不確定性因素,以確保原料穩定供應,平抑風險。例如固特異擁有合成橡膠產能 77.5萬噸/年,位居全球第四;米其林在東南亞和非洲擁有約15萬噸/年的天然橡膠加工能力;而普利司通擁有全球最大的單一面積天然橡膠種植園利比里亞 費爾斯通橡膠園,總面積約3.6萬公頃,年產天然橡膠82萬噸。
來源:輪胎商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