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化解產能過剩是國家發改委確定的2014年六大任務之一。落后產能越淘汰越多是化解產能過剩進程中出現的一大問題,輪胎作為多年來的投資熱門領域,也未能幸免。筆者認為,要想真正實現總量控制,必須明確劃定不再新增產能的硬指標。現在,輪胎第一大省山東已經做出了表率。
按照中國化工裝備協會橡膠機械專業委員會硫化機、成型機交貨情況估算,我國全鋼載重胎生產能力已達1.5億條以上,半鋼胎產能已達5億條以上。而2013年我國全鋼胎產量大約在1億條左右,半鋼胎產量在4億條以下,估算全年輪胎整體開工率在80%左右。
山東作為國內輪胎制造第一大省,擁有全國近三分之二的輪胎企業,輪胎年產量常年位居首位,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尤為突出。據統計,山東輪胎產量、銷售量、出口量均超過全國總量的一半,以廣饒為中心的山東地區成為我國輪胎制造的中心和輪胎行業的風向標。
2013年開始,我國輪胎投資再現“小井噴”,其源頭和集中地就是山東,僅山東省廣饒及臨沂地區新建擴建輪胎項目的企業就有17家。而山東的輪胎投資向來有著示范作用,山東以外的輪胎投資也如火如荼。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統計,2013年我國新增全鋼胎生產能力1500萬條、半鋼胎1億條。2014年從目前設備招投標情況看,新上項目依然火熱,按此趨勢,2014年我國將再增全鋼胎生產能力1500萬條、半鋼胎1億條以上已成定局。屆時我國輪胎行業的開工率將進一 步下降至75%以下,這一開工率水平意味著行業邁入產能嚴重過剩之列,勢必危及輪胎及相關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山東省政府審時度勢,決心要在五年時間內壓縮輪胎行業產能無疑是順應經濟調結構潮流之舉。規定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違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新增產能項目(允許先進產能置換落后產能),不得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審批和新增授信等手續,質檢部門不予辦理生產許可,是山東省政府劃定的硬指標、給出的硬辦法和“清醒藥”,有利于避免輪胎行業盲目投資加劇產能過剩,有利于避免行業惡性競爭,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穩定長期發展。
“世界輪胎看中國,中國輪胎看山東”,期望山東省政府叫停輪胎新增產能項目的“急剎車”行動能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引領我國輪胎產業投資走向理智。另外,此次山東省政府預計未來山東省輪胎產能擴張將停滯,產業結構調整會帶來設備采購減少,原料采購放緩等影響,這些變化值得輪胎及相關產業關注和思考。
來源:中國化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