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3年,輪胎和橡膠行業苦樂不均,呈冰火兩重天:輪胎企業盈利狀況普遍良好,多家企業的利潤創下新高;而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下跌,橡膠行業叫苦聲一片。
過去的一年,中國輪胎橡膠行業究竟發生了哪些大事?哪些事件對行業產生了重要影響?
輪胎納入汽車“三包”范圍
2013年1月,《家用汽車產品三包主要零件種類范圍及三包憑證》征求意見稿,由全國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相關單位完成。包括輪胎在內的16類易損耗汽車零部件納入“三包”范圍。
除輪胎外,易損耗零部件還包括燈泡、蓄電池、雨刮片、火花塞、空氣濾清器等。意見稿提出,汽車易損耗零部件在質量保證期內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的,消費者可以選擇免費更換易損耗零部件。
意見稿明確提到,“汽車三包”是指汽車生產者、銷售者和修理者在質量保證期內,因質量問題對汽車修理、更換、退貨的行為。質量保證期包括保修期、“三包”有效期和易損耗零部件的質量保證期。
據分析,輪胎納入“三包”后,能更快地凈化該行業無序競爭的環境,提高行業整體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綠色輪胎”成產業追逐熱點
近兩年,國內外輪胎企業都十分關注“綠色輪胎”的發展,輪胎產品崇尚節能、環保、安全、舒適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綠色輪胎”已成為輪胎工業的主流。2013年,這一趨勢更為明顯。
2013年5月,在山東廣饒召開的首屆國際輪胎行業高層圓桌會議上,來自美國、英國、印度、泰國和中國等國家的輪胎行業組織、商 會、企業高管及專家學者,共同簽署了《廣饒共識》,倡議全球輪胎產業在資源、能源、技術、人才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注重“綠色輪胎”的研發和推廣應用, 實現廢舊輪胎循環利用技術的新突破,促進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水平的不斷提升。
“綠色輪胎”是指應用新材質和設計的子午線輪胎,輪胎滾動阻力得到減少,從而降低油耗和廢氣排放。其推動始于歐盟,主要法規包括REACH 法規和輪胎標簽法,其中輪胎標簽制度的核心就是推廣“綠色輪胎”,這也是世界輪胎工業發展的潮流和方向。
輪胎 RFID電子標簽誕生
2013年6月,錦湖輪胎公司成為世界首家將RFID電子標簽加入輪胎產品的公司。錦湖此次引進標簽技術,預計每年可在物流、生產、品質部門等環節節約104億韓元(約合590萬英鎊)的支出。
RFID標簽是一個體積小而薄的貼片式標簽,粘貼在輪胎定型工藝中的橡膠密封層,它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經過高溫、高壓的生產工藝后,仍然能傳達有關質量信息的特殊標簽,相當于給輪胎安裝了一個“電子身份證”。
RFID標簽可以對輪胎生產過程的品質管理、產品工藝追蹤、流通途徑及出入庫信息等全部程序進行高效率、系統化的管理,防止通過非法流通途徑進行銷售或殘次品的流通。
據預測,輪胎 RFID電子標簽未來有可能成為輪胎業的發展趨勢。
天然橡膠實現現貨交易
2013年7月8日,渤海商品交易所-橡膠谷天然橡膠現貨交易中心在山東青島揭牌。同年11月27日,3號煙片膠也在渤商所(橡膠谷)正式掛牌交易。
至此,天然橡膠兩個主流品種全部實現現貨交易,填補了行業空白。
該交易中心是由橡膠谷攜手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打造。通過全面整合行業資源,提供專業的第三方服務。創新的橡膠行業交易流通模式,使 橡膠供應鏈各環節企業在交易中心對接,并為用戶提供開戶、現貨交易、結算、倉儲、交收和融資等平臺和一站式服務,通過改變原有的交易模式,可推動橡膠行業 健康持續發展。
東洋輪胎指控中國企業抄襲
2013年8月,東洋輪胎橡膠有限公司在美國進行貿易投訴,指控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二十幾家輪胎公司抄襲其胎面和胎側設計。
在這份訴狀中,東洋輪胎聲稱,中國和泰國生產的輪胎,抄襲了其用于東洋和日東輪胎品牌的專有設計。東洋輪胎要求美國貿易代理商拒絕進口侵犯了其專利權的產品。
被投訴的22家制造商、進口商和銷售商,包括中國雙星東風輪胎公司、廣州市華南橡膠輪胎公司、山東玲瓏輪胎公司、山東永泰化工集團、華南輪胎橡膠公司以及濰坊順福昌橡塑有限公司。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已在2013年9月初與商務部、五礦等部門一起,召集上述中國企業開會,積極應對事件發展。
輪胎業醞釀第一個準入標準
2013年,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組織開展了《輪胎行業準入條件》的研究制定工作,其細則敲定之后將進入征求意見階段,正式頒布時間尚未確定。
《輪胎行業準入條件》將通過對輪胎產品質量、輪胎生產企業能源、資源消耗的具體細節標準制定,以及對水污染、大氣污染等排放限值要求,規范輪胎行業整體生產能力。
這個準入條件對于企業而言,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次機遇。
輪胎翻新擬定首批準入名單
2013年11月,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會長朱軍在“2013中國節能與低碳發展論壇”上稱,輪胎翻新行業第一批準入名單已經制定完畢,首批名單只有10家企業,具體的考核方向包括技術、質量、規模、環評等。
據分析,相較于目前多達1000余家的輪胎翻新公司,名單公布后將對輪胎翻新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阿波羅收購固鉑輪胎失敗
美國當地2013年12月30日,美國固鉑輪胎橡膠公司(Cooper Tire & Rubber Co)宣布終止同印度阿波羅輪胎合并,后者準備以25億美元收購固鉑輪胎的計劃以失敗告終。
2013年6月12日,雙方簽署了初步協議,阿波羅計劃以1450億印度盧比(約合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固鉑輪胎全部股權。不過 固鉑在華合資子公司固鉑成山對交易持反對態度,工人舉行罷工抵制。之后該交易遭遇一系列挫折,包括美國工會反對、價格分歧,以及固鉑認為阿波羅試圖通過拖 延戰術獲得有利條件,為交易最終達成蒙上陰影。
11月中旬,固鉑向美國特拉華州最高法院提起上訴,指責阿波羅輪胎拖延并購,上訴在12月17日被駁回。不到兩周后,固鉑宣布終止合并規劃,為期半年之久的該并購案鬧劇畫上句號。
歐盟“標簽法”考驗中國輪胎
2012年11月1日起,歐盟輪胎標簽化法案正式執行。歐盟作為中國輪胎出口的重要市場,“標簽法”推出一年來,對國內輪胎業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有數據顯示,歐盟標簽法直接影響了中國出口輪胎的數量。
歐盟輪胎標簽法規規定,在歐盟銷售的轎車胎、輕卡胎、卡車胎及公共汽車輪胎必須加貼標簽,標示輪胎的燃油效率、滾動噪聲和濕滑路面抓地力的等級。目標是到2020年,歐洲能源消耗減少20%。
歐盟“綠色輪胎”強制性標簽法案分為兩個階段執行。目前,國內大部分半鋼輪胎可以滿足歐盟第一階段標準,30%的全鋼輪胎不能滿足,而大部分半鋼輪胎、70%的全鋼輪胎達不到歐盟第二階段標準。
歐盟輪胎標簽法樹立的市場壁壘,嚴重阻礙了國內輪胎企業出口,但另一方面,歐盟實施輪胎“標簽法”,也將促使中國輪胎行業提升技術實力,并逐漸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產品質量。
原材料降價 輪胎廠商利潤創新高
2013年前三季度,國內外輪胎企業均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跌,輪胎生產銷售轉好,輪胎企業盈利狀況普遍良好,維持上半年的較高水平,有多家企業的盈利水平創新高。
從國內上市公司來看,賽輪和佳通營業收入均呈現兩位數增長,且凈利潤大幅增長,毛利率水平略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風神營業收入小幅下滑,但利潤水平仍維持良好;黔輪胎銷售收入穩中有跌,盈利同比大幅增長,與風神、賽輪、佳通的利潤率水平差距縮小。
此外,固特異2013年前三季度的營收達到12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9%,創下歷史紀錄;韓泰第三季度全球銷售額1.8萬 億韓元(約16.2億美元),營業利潤2442億韓元(約2.2億美元),同比增長9.9%,同時利潤率達13.6%;米其林上半年營業利潤達11.53 億歐元,利潤率達11.3%。
來源:輪胎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