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企業市場份額發生變化
過去的十幾年出現了一個突出現象,從全球來看,輪胎產業呈現出“西退東進”的格局。西方國家的輪胎企業由于消費量不斷下降,會選擇關閉一些廠家,而東部地區(除日本外)的輪胎產業發展則突飛猛進。
從1999年至今,跨國輪胎企業已將西部地區60多家企業,轉移至包括中國在內的東部地區。
數據顯示,2001-2011年,以普利司通為例,其市場銷售份額從20.1%下降至15.1%,11年間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米其林從19.3%下降到14.6%,也同比下降近5個百分點。
與之相對的是中國企業,杭州中策的市場銷售份額從2001年的0.4%上漲到2011年的2.3%,同比增長1.9個百分點。此外,杭州中策在輪胎企業的世界排名,也從第26名上升到第10名。韓泰和正新等企業的名次及市場占有率都在不斷地上升,蠶食輪胎巨頭的市場份額。
跨國企業重視新技術研發
米其林C3M技術即“指揮控制通訊&制造一體化系統”,可節省建設投資50%,減少原材料損耗90%。
連續低溫混煉可降低能源消耗,改善膠料分散和分配從而改善撕裂和耐磨性。固特異的IMPACT技術可以使輪胎生產時加工精度提高 43%,產品一致性達到100%,提高生產效率70%,裁減用工42%,降低成本20%,減少庫存50%,節約原材料15%,縮短硫化時間20%。
普利司通的BIRD技術可使工廠占地面積減少25%-30%,生產規模小型化,工廠節能40%,有利于環保。
倍耐力的MIRS技術使工廠占地面積縮小80%,基建投資下降15%,成本節約25%,生產效率提高80%。
大陸的MMP技術是一種貼近市場的新型生產模式,可降低成本60%。
來源:車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