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向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權威人士求證獲悉,協會受工信部委托研究制定的《輪胎行業準入條件》(《準入條件》)已完成討論并已上交至工信部,據悉,相關細則將于近日正式發布。業內人士認為,準入條件的出臺對于抑制輪胎業低水平重復建設、防控產能過剩將產生重要影響。該業內人士同時指出,作為擁有輪胎企業數量在全國占比近三分之二,輪胎產量全國第一的省份,山東輪胎企業將面臨門檻抬高后的新一輪“洗牌”。據介紹,《準入條件》相較于此前出臺的一系列輪胎產業政策,在輪胎生產的能耗、資源消耗、排放、滾動阻力系數等方面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工信部將對符合要求的企業名單進行網上公告,未列入名單的企業將不能享受到國家政策、銀行信貸等方面的支持。”該業內人士表示。
記者了解到,之所以要出臺該文件,除了輪胎行業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依然呈現投資熱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此前出臺的輪胎產業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大企業希望提高準入門檻,改變行業當前較為混亂的狀況。“截止到2012年年底,中國有大大小小國內輪胎企業超過500家,僅山東省就有輪胎企業逾300家。”該業內人士透露,“如果算上小作坊,實際應遠超這個數字。不同企業執行的生產標準不一,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賽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業也表示,目前輪胎市場有低端產品大行其道的苗頭,很容易在國際市場給中國輪胎貼上質次價低的標簽,中國輪胎急需進行產品升級換代。此次《準入條件》的出臺,將對輪胎行業的落后產能給予“沉重”的打擊。“《準入條件》將新增對綠色輪胎、輪胎產品質量的具體標準要求,增加輪胎生產企業能源、資源消耗的具體要求,以及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和惡臭污染物等排放限值要求;此外,還將提出輪胎企業必須執行‘三包’政策,并對缺陷產品進行召回。”按照該業內人士的說法,這些條件將打亂眾多“小規模”輪胎企業的低價生存法則,他們在短時間內無法通過自身的努力跟上“變革”的步伐,只能依靠“重組”等途徑完成“進化”。
來源: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