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作為車輛行駛的必備工具,體現出不同的種類,由于其材料屬性、制作方式的不同,產業擁有不同的適用領域。總體來說,目前輪胎產業涉及輪胎生產研發、終端平鋪銷售、輪胎維護、輪胎翻新再制造等各個行業。輪胎產業在經歷了2012年各種“變故”之后,還需多方協調,達到均衡發展。
回憶2012年的發展,我國輪胎行業經歷了銷量衰退、原材料成本下降、利潤隨之溫和增長、美國“特保案”到期、歐盟標簽法正式施行的各種悲喜階段。各個階段對每個競爭實體來說影響都是不同的,2013年各主要國際輪胎品牌在我國大批建廠,預示著跨國集團對輪胎行業各種領域的摸索已經形成了一定規劃,預計各種項目的投資將加速產業集群發展;中小企業規模小、布局分散,市場需求量決定著其研發驅動是否充足,產業資本的多元化將加速其細分、布局市場的能力,使之也具有捕捉市場機會的能力。總之,業內不同發展層面的企業發展步伐不一,產業內部各個領域的企業也需相互協調、均衡發展。
輪胎行業要實現健康、有效地成長,需要控制產能、實行政策性而非資金扶持、穩定原材料市場、增強回收管理力度,甚至可以嘗試利用循環經濟模式調整產業方向,徹底處理結構性過剩局面帶來的壓力。這些措施、方法要及時、果斷,充滿堅定信心和不斷完善的規劃。
我國在2010年即由工信部頒布了《輪胎產業政策》,限制、規范、引導行業卸掉發展重擔,擴充發展實力。其中,對于各種汽車的子午輪胎項目進行產能限制,企業至2012年不允許再擴建、新建輪胎項目。其次,擴產投資過熱現象升溫,嚴重超過了十二五規劃的數量。這種狀況使一些企業醒悟過來,開始調整生產計劃,降低投資和生產風險。再次,產品結構調整的日趨緊迫性。淘汰落后產能,消化部分產能,使斜交輪胎企業部分破產、轉產,大大減輕了行業的負擔。
以上各項政策均有助于行業消耗多余庫存,走向健康發展路徑。若是我們從環保角度看,行業的發展還應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時,力求獲取更大的效益指數,使低消耗、高產出的現狀擴大化,以成為整個產業“輕裝前進”的突破口。將來,輪胎產業轉型的力度會更加深入,而及時調整,不遺余力的規劃、引導,將成為政府干預的主要方面。投資也將不再作為最大驅動力。我們應讓市場充分發揮其活躍性,使它各種因素能夠積極顯現,使競爭力能夠日益向科技發展,向循環經濟體系進發。
橡膠機械企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