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輪胎品牌萬達寶通發布的消息,在業界一石激起了千層浪,“賣輪胎送汽車”的宣傳語,扎扎實實地吸引了很多人——尤其是輪胎經銷商的目光。
其實在這之前,跨國巨頭們早已行動起來,在中國展開了品牌營銷大戰:倍耐力大打時尚牌;米其林開始“從娃娃抓起”;普利司通走“環保”和“親子”路線;德國馬牌“熱衷”贊助各類足球賽事……
現在,本土輪胎企業也開始廣泛關注品牌營銷,這讓人們看到了中國輪胎業的新希望。
中國輪胎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三角集團董事長丁玉華,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國產輪胎企業的整體生產技術、設備和研發,都不比國外的差,我們差的,只是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
據分析,就是這“品牌”二字,導致諸多本土輪胎企業只能局限在低端產品領域,從而影響了本土輪胎的市場拓展。目前,在國內大大小小的本土輪胎企業中,真正具有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的企業寥寥無幾。
據統計,國內輪胎總產量從2005年的3.18億條,迅速增長到2011年的8.32億條,幾年時間翻了2.6倍多;而隨著“一窩蜂”投資的輪胎廠在2012年相繼實現投產,低端產能嚴重過剩,加上跨國公司爭相圈定“勢力范圍”,使得國內輪胎業的競爭更具挑戰性,也對本土的輪胎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據有關人士分析,本土輪胎企業在品牌營銷方面,眼下存在著不少突出問題。
首先,一些企業尚不能形成完整的營銷體系,甚至連產品定位都不甚明確,只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靠采取極端措施“博眼球”。
據分析,將產品推給經銷商與賣給客戶的效果是不同的:為換取獎品,經銷商會在活動期間大批進貨,而積壓的庫存短時間內無法消化,將導致其一段時間內無法持續進貨。這對萬達寶通來說,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此外,還有些實力雄厚的輪胎企業,工作沒少做,但總是顯得“不痛不癢”,活動目的不明確,意圖不統一,或傳達不到位,無法引起廣泛關注。
例如位列中國輪胎前三強、世界輪胎前16強的玲瓏輪胎,在品牌建設方面不可謂不下力氣:贊助中國男女排球國家隊、澳洲布里斯班獅吼足球隊、保加利亞登山隊,成立中國首支女子賽車隊等。力氣沒少下,但不知為何,該企業做的所有努力,似乎都沒有引起太廣泛的關注。
有關人士表示,此事表明,國內輪胎企業在營銷意識和手段上,與跨國巨頭們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品牌知名度方面,二者更是不可同日而語。比如,玲瓏輪胎雖然也有吉祥物——玲瓏小子,但與米其林的“米其林輪胎先生”相比,在市場認知度上,簡直是平頭老百姓與當紅明星的差距。
此外,細節往往決定品質。國內知名的輪胎企業中,有些連公司官網都沒有,有官網的也大多制作粗糙、內容陳舊。這些企業或許該去看看幾大跨國輪胎巨頭的網站,尤其是倍耐力的網站,它很注重細節:既然品牌是走高端、時尚路線,網站就細致到在設計上和內容中運用了眾多的時尚元素。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所謂的“品牌打造”、“品牌營銷”,無論從時間積累還是從體系完善上來看,其實都不簡單,也無法一蹴而就。但至少,企業最起碼應該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是家什么樣的企業,想向消費者傳達什么樣的品牌信息,然后才能談得上采取什么方式,通過什么營銷手段,去展現自己的品牌內涵。
中國輪胎企業的品牌之路,任重而道遠。
來源:輪胎世界網